学校首页 | 加入收藏

当前位置: 网站首页  >>  科研成果  >>  正文

职校数学课堂教学大赛的关注点探析

发布日期:2017年04月09日

职校数学课堂教学大赛的关注点探析

江苏省南通中等专业学校 吴晓进

摘 要:江苏省的课堂教学研究在竞赛层面已由“十二五”期间关注课堂教学设计向进一步关注课堂教学实践转变。关注学情、关注学习活动的整体设计、关注教法和学法、关注问题的设计、关注学习活动的组织、关注信息化与教学的融合、关注评价及其应用、关注“做学教”合一等一系列的关注点不仅是职校数学课堂教学大赛的备赛需要,更应当在日常课堂教学中予以重视,并逐步成为我们数学教学的习惯。

关键词:职校 数学课堂教学大赛 关注

2016年4月14日,江苏省教育厅发布了《省教育厅关于举办2016年江苏省职业学校教学大赛的通知》(苏教职[2016]8号),标志着我省的课堂教学研究在竞赛层面由“十二五”期间关注课堂教学设计向进一步关注课堂教学实践转变。具体到职校数学课堂教学大赛,在备赛更是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我们着力关注哪些内容呢?

1.关注学情

学生是学习的主体,一切教学活动的目的都是为了学生更好的“学”,要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,首先必需关注学情。

1.1 开展学情调查

因为课堂教学大赛都是借班上课,所以开展学情调查的方式可以多样。一是向班主任或者任课教师了解,二是利用与学生见面的时间现场了解,三是通过发放调查问卷进行了解,四是利用QQ或者微信平台与学生开展交流。学情调查的内容主要包含学生的学习起点(原有的知识基础和能力水平、所学专业)、学习状态(以往的学习态度、学习数学的兴趣、优点和不足)和学习愿景(对老师和课堂教学实施的要求)。

1.2 有针对性备课

好的设计需要根据大纲和学情整合教学资源,做好教材的二次开发工作。教学内容的选择与重组、教学流程的再造与侧重要突出“针对性”,做到有的放矢。重难点把握要准确,重点是主要知识点和主要思想方法(是针对大纲要求的),难点是比较抽象或者比较复杂、学生难以掌握的知识点或思想方法(是针对学生基础的)。要创新教学设计,优选教法学法,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。

1.3 课堂学习氛围的营造

好的设计需要有好的实施,好的实施离不开好的课堂学习氛围。教学实施必须依据学情,真正体现从学生的需要出发,以学生为主体,通过教师的有效组织,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进来,构建一个人人想学习、能学习、懂学习、有收获的高效课堂。

2.关注学习活动的整体设计

学生的学习时间除了课堂,还有课前和课后,要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整体设计。

2.1 课前学习

课前教师与学生有半个小时的熟悉时间,教师在做好学情调查的基础上,还要根据初步了解的情况布置学生的课前学习活动。这里要特别注意:一是时间控制。最好在二十分钟之内,最多不超过半小时,否则学生的完成情况会大打折扣;二是内容要明确。一般以与本节课学习相关的已学知识的复习为主,预习新知的要求不要太高,能大致了解即可。考虑使用翻转课堂学习模式的一定要慎重,这种模式对一般中职生来说是不太适用的,因为课前的学习效果难以得到保证;三是合理使用资源和平台。在环境和资源许可的情况下,鼓励师生使用好学习平台。良好的学习资源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,提高学习兴趣。让学生参与学习资源的开发和建设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活动,但务必要让学生力所能及。

2.2 课堂学习

课堂学习是整个学习活动的主阵地,有教师的引导和指导,容易保证学习目标的实现。这里注意:一是课堂教学环节的安排要合理。要针对学情和学习目标,合理创设学习情境,采用适宜的教法和学法,使学生达到会学、乐学;二是重难点的处理要精细。要采用恰当的教学策略,突出重点,突破难点,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;三是双边活动的安排要适宜。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既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,又不能忽视教师的引导作用,两者要兼顾,要融合;四是学生独立思考和巩固练习的时间要得到有效保证,这是数学的学科特点所要求的。

2.3 课后学习

课后学习要体现课内到课外的延伸,知识和能力的融合。一是要控制学习任务总量,以巩固课堂学习新知为主,兼

顾后续学习内容的预习;二是要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,布置选择性学习任务;三是利用学生感兴趣的问题相机诱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,拓展提高知识和能力,提升学习品质。

3.关注教法和学法

数学课有别于其它课程,它有一项重要功能就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,这就要求老师设置有意义的问题,给学生提供质疑的环境,提供充足的思考和探究的时间。一方面,教师授课时要根据数学课的特点,采取有效的教法和学法,创设教学情境,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,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、合作探究的积极性;另一方面,要强调以教学内容确定教法和学法,将教师传授和学生探究有效结合,避免违背学生发展规律、过分夸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、过度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的现象发生。

4.关注问题的设计

数学的学习过程也是问题解决的过程,一个优秀的教师必须要有较高的问题设计能力。为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,教师往往会结合教学内容,设计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问题。

例如,学习“等差数列”时,教师设计了以下问题作为情境引入。相传姚明刚进入NBA的时候需要苦练罚球,有人统计他在第一周里每天练习的罚球个数如下:

第几天

第1天

第2天

第3天

第4天

第5天

第6天

第7天

罚球数

6000

6500

7000

7500

8000

8500

9000

请写出姚明在这一周里每天的罚球个数所组成的数列,并说说这个数列有什么特点?

这个问题的设计教师是动了脑筋的,一则姚明是名人,是中国体育的骄傲,所有学生都知道他;二来篮球是很多学生喜爱的运动,罚球是什么回事他们都了解(或者基本了解);三是就姚明这样一个名人,他的成长之路也不是一帆风顺的,有的时候也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。但这个问题的设计也有明显的不足,学生也许发现不了,但不符合体育训练的常识,即设计的罚球数目太大。苦练罚球是篮球运动员的必修课,姚明尤其需要,但这样的练习既要考虑次数,更要注意技术要领,每次出手都是一个规范的流程。我们不妨做个假设,假如姚明每罚一个球需要3秒钟(已经很快了),那么罚6000个球就需要18000秒,也就是5小时,罚9000个球就需要7.5个小时,这显然严重背离实际。

又例如问题:一艘轮船在沿直线返回港口的途中,接到气象台的台风预报,台风中心位于轮船正西30Km处,受影响的范围是半径长为10Km的圆形区域。已知港口位于台风中心正北20Km处,如果这艘轮船不改变航线,那么它是否会受到台风的影响?

这是一个实际生活中的问题,可以把它建模为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。台风每年都会有,而且每次带来的损失也是巨大的,学生对台风并不陌生。但实际生活中的台风中心不是静止不动的,而且影响范围的半径往往都是几百公里,气象台的台风预报几乎从台风生成就开始了,这个题目中的条件设置有悖常理。

数学问题的设计需要考虑科学性、严谨性、知识性、趣味性、简约性等诸多因素,丝毫马虎不得。上面第二个问题出自苏教版教材配套的《学习指导用书》,这也说明就是教材上现成的题目,我们老师也需要先好好消化。

5.关注学习活动的组织

课堂教学比赛有一个很重要的观测点,就是课堂学习气氛和学生的参与度。教师往往通过组织有针对性的学习活动,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,活跃课堂气氛。

例如,在“随机事件”的教学过程中,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游戏。

游戏规则:在一个黑色的口袋中放入两种颜色的乒乓球(白色和黄色)若干,然后在全班范围内让同学从口袋中有放回的摸球,摸到黄球的同学进入第二轮。等到挑选出四名同学后,把口袋内的球掏空,然后当着同学的面放入三黄一白四个球,并规定摸到白色的球就能获胜。(在这个过程中,教师事先在口袋内藏入一个黄球,然后把白球放入口袋的同时又偷偷地将白球取出)。问:

(1)当口袋中全部是黄球时,从口袋中摸一个球是黄球这件事情是否会发生?

(2)当口袋中全部是黄球时,从口袋中摸一个球是白球这件事情是否会发生?

(3)当口袋中有白球又有黄球时,从口袋中摸一个球是黄球这件事情是否会发生?

这个活动可以很好地说明什么是随机事件、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,教师也是经过了精心的考虑。但这样一个学习活动(游戏)是否适合我们职教这个年龄层次的学生?活动的开展会占用多少学习时间?活动的意义究竟又有多大?

学习活动的组织,除了要考虑紧贴学习目标外,还需要考虑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年龄层次、活动的趣味性和组织的难易度,更重要的是要思考,这个活动真的有意义吗?

6.关注信息化与教学的融合

我们已进入信息时代,课堂教学中的信息化元素必不可少,但如何用好信息化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。

6.1 资源的建设与整合

不要过分夸大信息化的作用。在资源建设的过程中,能用模型(教具)解决的问题就不要用多媒体,能用录像(录屏)解决的问题就不要做动画,这是一个性价比(性能与价值比)的问题。资源的建设与整合要以简洁、够用为原则,以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为目的。要重视资源的系统开发,深入挖掘、整合,利用教材、教师、学生资源,敏锐捕捉教学过程中的生成资源。

6.2 iPad(或者智能手机)进课堂

iPad(或者智能手机)进课堂要充分考虑其必要性,不要让作秀的成分大于学习的成分。毋容置疑iPad学习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,难以启发学生深度思考,但它也有其自身的优势,借助学习平台,学生可以轻松获取学习资源,获得学习上的帮助,教师可以即时了解全体学生的学习状况,给予有需要的学生针对性辅导等。总之,iPad进课堂需要学习平台支撑,需要充足的资源做铺垫,是发展趋势,但还是要慎用。

6.3 教学平台的运用

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“智慧校园”的建设,各类教学平台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正越来越被重视,这是不可逆转的潮流。利用教学平台,教师和学生都可以个性化设置自己的教学、学习空间,上传下载课程资源,开展个性化学习、个性化辅导、远程测试等,课前、课中和课后学习得到有机整合,微课、JITT(适时教学)、翻转课堂、O2O(线上线下)混合教学等新教学模式也可因学情和教学内容的需要而顺利实施。

作为课堂教学大赛的参赛选手,要做信息化教学的先锋,在平时的教学中大胆实践,不断提升自己的信息素养和信息化教学水平,让信息化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数学学习。

7.关注评价及其应用

课堂教学评价主要包括学生自我评价、学生相互评价、小组对组员的评价、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以及学生对教师的评价等。教学评价的设计最重要的是可行性,不能为评价而评价。

作为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观测点,教学评价受到参赛选手的普遍重视。有些老师喜欢以小组为单位,通过画五角星、或者记分数的形式,达到评价和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目的。先不谈画几个五角星、或者记多少分的依据是否科学、合理,这种方法对我们职校学生有真实效果吗?有多大的促进作用?有些老师喜欢使用评价表,评价表设计的观测点很多,涵盖了学生自评、互评、小组评价、师生互评等,看似很全面,但这样的评价表真的好用吗?有没有考虑过结果如何统计?如何应用?

事实上,在课堂中教师的一个眼神、一个手势、一个微笑都可以是很好的评价,教学评价的运用要强调技巧性,要让评价与课堂教学过程有机融合。当然有些时候我们也需要通过问卷(评价表)来收集信息,但问卷(评价表)的设计一定要实用,要方便统计和应用,不能为用而用。

8.关注“做学教”合一

数学教学中的“做学教”合一应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,以革新课程内容组织方式为抓手,以创设问题教学环境为条件,以改进学习评价为保障,坚持“做中学、做中教”的教育理念,在教学过程中切实落实“做”字当头、“学”贯始终、相机而“教”的基本思想。

职校学生组成情况特殊,学习状态各异,数学教学肩负着培养学生数学素养和职业能力双重任务,要保证数学教学的有效、高效,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,充分调动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,通过积极的引导评价,让学生在做中知不足,在做中去钻研,主动开展自学、互帮互学、小组协作学习,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。在此过程中,教师要全程关注、适时引导、适当指点,让学生在最需要的时候得到最及时的帮助。如此,便是我们追求的“做学教”合一的效果。

当然,职校数学课堂教学大赛需要我们关注的内容还有很多,这些关注点应当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予以重视,并逐步成为我们数学教学的习惯。

作者简介:吴晓进,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业水平考试数学研究组副组长,江苏省第四届职教教科研计算机应用基础中心组副组长,南通市职教数学教科研中心组组长,江苏省南通中等专业学校(江苏南通,226011)副校长,高级讲师,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与职教数学教学改革。